1. 首页 > 星座知识 > 文章页面

古代人怎么结婚登记(古代的时候怎么结婚)

台湾开始同性恋结婚登记 在古代,他差点封深爱的男人为皇后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古代人怎么结婚登记,古代包办婚姻八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古代人怎么结婚登记古时候汉民族婚姻有那些风俗古代人怎么结婚登记

1.古代的结婚程序是什么样的

中国式结婚证的历史演变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إ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

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

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2.古代结婚要登记吗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3.古代人结婚用不用办理结婚证

好像有婚书.

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1912年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有的还贴有如今价值不菲的印花税票。特别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这一时期的婚书中出现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头一次并列在了一起。

最早起源于清代。

婚书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为我们展现的婚姻各方之间、婚姻各方与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我们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难以具体地和系统地领悟到的。从现有资料显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早期的婚书在行文中不乏套语虚词,及至清代这种情况越来越趋简化了,尤其是契约式婚书,往往一开始就直入正题,显示人们对于婚姻从注重形式向更重实质的转变。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婚姻关系中也出版现了许多以往不见或少见的现象,凸显了清代婚姻关系中“利”的因素不断膨胀、妇女地位随之低下化的特点。清代婚书种类繁多且真伪羼杂,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婚书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还是基本不变的。

4.古代结婚要进行婚姻登记吗

合婚得到吉相后,就要派人把结果告诉对方,并继续婚礼的步骤。

这也就是纳吉的主体内容。这一仪注唐代叫做“报婚书”;宋代叫做“过细帖”;晚近则称“定亲”、“换贴”、“小定”,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订婚”。

纳吉以后,婚姻关系确定,双方交换的帖子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

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1912年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

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有的还贴有如今价值不菲的印花税票。

特别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这一时期的婚书中出现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头一次并列在了一起。

5.古代结婚证是怎么拿的呢

有关结婚证的说法:

合婚得到吉相后,就要派人把结果告诉对方,并继续婚礼的步骤。这也就是纳吉的主体内容。这一仪注唐代叫做“报婚书”;宋代叫做“过细帖”;晚近则称“定亲”、“换贴”、“小定”,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订婚”。

纳吉以后,婚姻关系确定,双方交换的帖子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

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不知你满意否?满意后,能否采纳和评价?

合婚说白了就是让人看生辰八字是否般配。

6.古代人结婚用不用办理结婚证

好像有婚书.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1912年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

有的还贴有如今价值不菲的印花税票。特别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这一时期的婚书中出现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头一次并列在了一起。

最早起源于清代。婚书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为我们展现的婚姻各方之间、婚姻各方与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我们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难以具体地和系统地领悟到的。

从现有资料显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早期的婚书在行文中不乏套语虚词,及至清代这种情况越来越趋简化了,尤其是契约式婚书,往往一开始就直入正题,显示人们对于婚姻从注重形式向更重实质的转变。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婚姻关系中也出版现了许多以往不见或少见的现象,凸显了清代婚姻关系中“利”的因素不断膨胀、妇女地位随之低下化的特点。清代婚书种类繁多且真伪羼杂,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婚书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还是基本不变的。

7.在古代什么样子算才算结婚

古代人结婚并不只是如电视里拜拜天地,洞房花烛就完了.他们还应当去官府管理户籍的部门(户籍司?)去登记,获得法律上的承认,那才算真正的夫妻.但是古代的户籍制度并不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也很低;而且很少有绝对的太平日子,***也无力顾及结婚结婚登记这等"吃力不讨好"的活,所以野鸳鸯也无法避免,只要得到邻里,亲戚朋友的承认就好.当然像一些外地的寡妇,拿到本地来照样当成黄花闺女,不到洞房谁知道啊~洞完房了,谁好意思说破啊~(不需要去查史书,电视剧里经常有类似情节)还有点十分重要得就是古代普通官员的俸禄是很少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官员甚至没有俸禄),需要自己从官司啊什么的里面向当事人索要"经费"才可维持,所以说,普通百姓最好不找官府帮忙,因为一挨着官府,你就要多多少少的掏钱.结婚登记是一样啊,反正不是必须要去登记,何苦去花这冤枉钱呢???佟湘玉的老公是横山掌门,属于上流社会的名人,是公众人物,佟湘玉和他虽无夫妻之实却已有夫妻之名,所以她不可能隐瞒她的新娘(后来的寡妇)身份,只好认了.即使说要登记,还不是莫掌门一句话的事,根本不需要新娘子去.何况,这是情景喜剧,当年宁财神一天写一集,粗糙点是自然,也不要太为难他了。

古时候汉民族婚姻有那些风俗

相亲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处深闺,难睹芳容。在经过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一般会提出看一看的想法,这种在媒人的带领下都女方家里初次访问的活动被称之为相亲。

古代相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男方父母或者是婶婶,姑姑等出面,择日走访女家。女方家长一般都会叫女儿出来露露面,如倒茶,男方家人顺势看下女方的容貌,身材、体态,举止等。有时相亲时还要看首相,不过不会像算命看首相那么夸张,一般只是根据女子手掌的软硬,粗细来判断女子的福气,手掌柔软,皮肤细,说明是好命。骨骼突出,肌肉僵硬,皮肤粗糙,就说明是恶相,很多地方还很忌讳女子是断掌,认为断掌命硬,注定要克死丈夫,男子断掌则认为是要当大官。另一种是男子由媒婆或者是尊长带到女家进行相亲,一般相亲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决定时间并通知男女双方,双方都应该做好准备,男方要带些礼物,礼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打动对方父母的心当然就更好了。作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应尽力收拾打扮得端庄漂亮,以获取对方的青睐。男方在观察女方的同时,也在接受女方的审视。但男女双方并没有长坐倾谈,,女子只是稍微现身一下,便躲入内室,留女方父母及其他亲属与男方交谈。如果女方留下男方款待,一般说明他已得到了女方父母及女方的认可。男方如果感到满意,都会有所表示,一般是送给女子一个小红包,俗称“见面礼”,或者连女方家庭其他成员也得搭上一份。

纳彩

纳彩,就是男方请媒人向女家说明缔结姻亲的请求,是传统礼俗程序中的一种,称为现在的“提亲”、“说媒”。旧中国时行包办婚姻,青年男女没有自主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后世通行的婚聘条件,便是人们常听说的“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除了家族社会地位以外,还有经济条件、家族世系、职业等,结婚当事人本身的条件也给予考虑。

尽管是婚聘的第一步骤,纳彩也是要携带礼品的。古代用雁,所以这个仪式也称作“奠雁”。纳采用雁,有一定讲究:“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雁是候鸟,冬天飞往南方,夏季则生活在北方,来去有时。纳采用雁,实际就等于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应该像雁那样适时选择其所在。

后市纳彩的礼物大大丰富了,有时多达50多种。如汉代的纳采礼物就有鸳鸯,九子蒲(或墨)、双石、无色丝、长命缕、蒲带、棉絮、卷柏、嘉禾、阿胶、干漆、鱼、鹿等。这些礼物都有先锋赞文,提及这些礼品的象征意义,民俗中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分为四类:

(1)表示吉祥的,如以羊代“祥”,以鹿代“禄”;

(2)与夫妻好合的祝吉物,如胶漆的和谐,凤凰的合俪,鸳鸯的和鸣;

(3)象征以男性为主的夫妇关系的,如以候雁阴阳喻妻从夫,以蒲苇喻妇女的柔顺,以附生于山顶、屈从成性的卷柏喻妇女的服从;

(4)表示一般德性的如舍利兽廉而谦,受福兽体恭心慈,乌鸦反哺、孝顺。

问名

问名,即请媒人持帖去问女方的姓名及其生辰八字,以便回去占卜吉凶,相当于后世的“请八字”。古人阴阳等信仰观念极重,有五行相克相生之说,又有属相相合相冲之说。一事不合,婚事便没有成功的希望。无论古礼还是后世,择偶考虑的并不仅仅是上述的命相等等,因而问名还包括女子为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问名也携礼物,古礼也用雁,大概纳彩、问名是一次进行的,后世的纳彩、问名就是如此。有的地方问名之后,男女家双方要交换“草帖子”,也就是各自通告各自的情况。

古人对“生辰八字”十分看重,它是决定男女缔结姻亲的主宰。正是因为信奉八字能判断出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所以很多做父母的在女儿出生之后就赶紧请算命先生给找一个好的生辰八字,以免将来长大后合婚时合不成。如此一来,很多妇女出生的年月日都是假的。

纳吉

在问名和纳吉之间,有一个内容并不算简单的“地下工作”,即合婚,这也可以看做是纳吉的一部分。我国传统的婚姻不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也把“天神之光”作为依据,问名之后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合婚,后世俗称“批八字”。婚姻能否成立,这是最为要紧的一关。

关于八字合与不合,民间流行有许多俗谣,相合的如“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不合的有“金鸡怕玉犬,猴猪不到头”,如此等等。可见,“批八字”的社会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把各地的此类俗语收集到一起,就会发现其矛盾百出。

纳吉之后,婚姻之事于是定,双方交换的帖子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此后,男女双方都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再不是随便的事,而要经过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同时,男方逢年过节都要给女方送礼,有些地方称之为“缀节”,并且还要供给女方四季衣物。正是因为纳吉的这种特殊意义,人们才对其象征性代表——帖子,格外重视,好多地方称其为“龙凤帖”。

纳征

纳征,是男方迎娶女方必经的程序,亦即后世的的过礼、送嫁妆、下彩礼。纳征,北方叫“过大礼”,也称“完聘”、“大聘”。男家去女家送聘礼必须选择偶数的吉日,由媒人和男方父母与亲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等,携带聘礼去相亲。所带聘礼包括金花(簪)两对、金环(金镯)一对、金戒指(一只金的,一只铜的)一对、豚肉、喜酒、羊、糕仔、红绸二尺四寸、乌沙绸七尺、蜡烛四对、爆竹、礼香两把、耳饰两对,姜花、礼饼等。完聘的聘礼,都陈列在由两人扛抬的大食盒上,然后按顺序吹鼓手走前,媒人押后,沿街吹吹打打,送到女家。

接过聘礼的女家,取出其中的一部分,另外再加上十二种礼物送还男家作为答礼。然后再由女家向男家奉茶,最后男家才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接受此种丰盛的酒筵款待的男家要给每桌酒席奉送银钱谢礼。

这时男女双方都要宴请亲友,表示两家已结成秦晋之好。

定盟

定盟之礼又叫文定,又叫小聘,也就是现在的订婚礼。送定,择吉日,由男家备送聘礼到女家。聘礼为:红绸(用金字甲庚别在红绸或安金字于帖内)、金花、金戒指、金耳环、羊、猪、礼烛、礼香、礼炮、礼饼、连招花盆(取义连生贵子吉兆),石榴花(取义多子)等。媒妁及男家父母或其亲戚陪同前往。女家接受聘礼的大部分,备十二品件回赠,礼饼则分赠亲戚朋友,作为订婚通知,此叫“分饼”。受赠亲朋,日后须赠结婚礼物。

择期

传统观念中,婚嫁迎娶的日子是很重要的,必须慎重对待,以求趋吉避凶。在人们眼里,挑选一个良辰吉日结婚,新人就可以一生幸福,吉祥如意,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日子结婚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过去,择定婚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让算命先生推算黄道吉日,拟定婚期,不能有任何冲犯和刑克。此外,还有一些禁忌婚期的说法也影响着一些人。无春之年,又称寡年,盲年,“寡”字会令人想到“寡妇”,这显然是“不吉利”的。那么一年之内有两个立春日是否就大吉大利了呢?也不尽然。有些地方,“双春双喜”的说法,意思是在双春之年大办喜事“双春冲双喜”。闰月,是指该年在农历年中一年有十三个月。由于“闰”有“滋润”、“丰收”之意,象征夫妻爱情滋润,恩爱和睦。如果双春兼闰月,自然是喜上加喜了。

总之,不管什么样的说法,以及怎样一种讲究,归根结底都反映了人们避凶求吉的美好心愿核对不可知事物的极力回避。婚期确定后,双方父母就可以发出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亲友接到请柬,一般来讲即便去不了,也要送礼。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古代有婚姻登记所吗 可以离婚吗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