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 文章页面

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文化)

上海婚嫁习俗介绍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以及上海风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上海的风俗有哪些上海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上海人的风俗习惯

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

如果你见到一个上海人在早晨用开水冲泡昨日剩下的米饭,并以此为早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请你不要嘲笑,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上海,“荡马路”是人们下班后,周末,双休日以及节假日最流行的休闲方式。走亲戚你要记住带点礼物。你一到,主人会寒暄一番,然后才就坐,一般有人作陪。宴请时主人未入席,请你不要急着动筷,要等主人到位大家才开始进餐。客人未喝完酒,主人不会先吃饭。宴席散后,主人不让客人收拾碗筷,并且再次上茶,烟,糖果,瓜子等。有客人在,主人不扫地不打骂孩子。客人告辞,主人一定要相送,一般要送出弄堂口,也有送到车站或送上车.

上海民俗

上海地处江南,因此,上海的民俗与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处。上海开埠以后,日渐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烟稠密、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城市,又给原有的风俗增添新的内容;上海风俗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除夕和春节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或这一天的晚上,故又称"大年夜",除夕的"除字",愿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岁除"。按旧俗腊月二十三日为灶日,应祭灶君。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从这天起直到除夕,家家都要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农村要杀猪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种点心。腌制各种腊味。另外还要贴年画。城里人则往往买些水仙花、腊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节日气氛。当夜幕降临时,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一片喜气洋洋。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年,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的衣冠,依着长幼的辈分,合家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他们又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拜年,现在通讯发达了,不少人都利用电话拜年。初五,不少人都买了活鲜鲤鱼"接财神"。因"鲤"和"利"读音相近,再因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尾翘起,象大元宝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市者络绎不绝。商号店铺在初一到初三都告停业,叫做"封关",有的停业到初五,这是一年中职工们唯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财神,晚上吃财神酒。

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这天晚上称元霄。闹元霄算得是件盛事,一般白天吃馄饨,晚上吃汤圆。元宵节,在旧上海城内外好几处闹市搭起高大灯棚,各种花灯聚集一起,蔚为壮观。黄浦江上樯帆林立,船只桅杆上挂起了灯,遥望似繁星闪烁。在郊野田间同样到处挂灯,称作"望田灯",也是预兆五谷丰登之意。"耍龙灯"是郊县一项热烈的节庆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带尤盛,表演时伴以十番锣鼓,有时数十条龙灯相会表演戏龙珠。妇女们在元霄还要"走三桥",据说在月色皎洁的晚上走过三座大桥,便可终年除却百病。旧上海城内城外,水渠纵横,桥梁很多,走过三桥是很容易的。而当时去小东门外走一走陆家石桥的人就格外多的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裹糯米粽子,或称角黍,门上都要挂上菖蒲、艾蓬、蒜头,意为"避邪"。正午饮雄黄酒。以苍术、白芷、芸香等药物烟熏市内。以雄黄抹在儿童额上,用来祛湿解毒,消除秽气,意味着安度炎暑,不染疫疠。当令的食物是粽子、枇杷、黄鱼、大蒜。端午节令人最感兴趣的是看龙舟竞渡,过去在黄浦江上的龙舟,多数是从南翔、黄渡等处借来的。

中秋节

农历八月初八,是赏月季节。家家赏月至深夜。人们出游看月华,称作"走月亮"。旧上海很多人喜欢到小东门外陆家石桥观赏桥下月影荡漾。"石梁夜月"便是"沪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东城观江潮,也有人到浙江海宁去观潮。近年来,还有不少人观看"上海桂花节"的各种表演。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阳糕,糕上插小彩旗以祀神佛。嘉定和川沙高桥等地则制松糕,都是应景的食品,又以菊花等酿酒,人们畅饮重阳酒。这天为应古时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居民又有登高之举,松江佘山及豫园大假山都成为登高胜地。

上海的年夜饭

【上海年夜饭】岁时习俗,农历除夕俗称大年夜,这一天全家欢宴,称"吃年夜饭"。古时过年可从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开始,直至除夕,各户人家择时做年可先后不一,近代以后才渐集中在除夕。除夕傍晚,家中悬挂出先人遗容(即"画像",也叫"真"),合家祭拜,然后围坐欢宴。上海年夜饭菜肴很富特色,除鱼肉鸡鸭外,还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银丝牙两样菜底,另外必备如意菜(黄豆芽)和发芽豆,含有"开发"的意思。这顿饭若有家人远出,也得添上杯筷,以示团圆无缺。上海人在吃年夜饭时,有诸种忌讳,如不许淘汤。据说淘汤吃饭,来年出远门办事要受雨淋,虽为无稽之谈,亦寄托了百姓求福消灾之意。??

1、除夕: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撞“头钟”。玉佛寺一般都是烧头像的地方,龙华寺是撞头钟的地方。

2、上海桃花节:每年3-4月间举办,上海人赏桃花的习惯由来已久,南汇是赏花的好地方,上海南汇区多植桃树,为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民俗,自1991年起,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举办了上海桃花节,以进一步弘扬桃文化,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3、春节: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又必请吃酒饭。上海人一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之举。

4、元宵: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

5、正月初一:正月初一除互相拜年之外,一般不出门,也不好扫地,“一日至三日,禁扫除”。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

上海过年的风俗有:

1、腊八粥

上海人在腊月初八这天,全家都会喝腊八粥!一碗气腾腾的腊八粥,暖心暖胃。

最正宗的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至四五样,多至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这是所谓的细腊八。

2、腌腊肉

一到腊月,上海阿婆就开始准备起腌腊肉了,还记得小时候,弄堂里每家每户都会挂在屋檐下。除夕和春节团圆饭,腊肉会切成薄片,放入砂锅一起煮,味道超棒。

3、八宝饭

八宝饭寓意团团圆圆,是上海人过年必备年货。好的八宝饭光是豆沙,就要不停地炒上两个小时,吃起来会特别细腻。每年过年,老字号的八宝饭都会很快抢售一空。

4、焋(zhuàng)糕

以前上海人过年还会吃焋(zhuàng)糕,焋糕也叫蒸糕,小时候还有专门的童谣:“焋糕焋只金元宝,事业顺利运道好,来年忙仔点钞票。焋糕要焋顺风糕,盼望开年天气好,粮食丰收产量高。”虽然现在已经很少人特地去吃了,但每次迟到总会唤起儿时的记忆。

5、大红肠

虽然山林大红肠在上海随处可见,但过年还真的少不了这道菜,无论是放砂锅煮,还是当下酒菜,都是饭桌上耀眼百搭的存在。

6、糖汤茶

在腊月上海人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习俗:早晨起来要喝“糖汤茶”!也就是一些人口中得甜汤,有蜜枣、莲子、冰糖等等,滋补又温暖。

7、祭灶神

农历腊月廿四,即十二月廿四日,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

这天,上海的传统食物是粽子糖、麦芽糖和糯米团子,又甜又粘的“糖衣炮弹”,让灶王爷只说好话。屋内香烟缭绕,各色供品耀眼,过新年的气氛一下子到来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和上海风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