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 文章页面

钦州采茶剧的历史及演变

正在没落的钦州市井文化 采茶戏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钦州采茶剧的历史及演变,钦州采茶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采茶戏(桂南采茶戏)是怎么样的桂南采茶戏有哪些特点钦州采茶剧的历史及演变

桂南采茶戏于清代中叶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桂南,距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其衬词的特点,采茶戏也被称为“吁嘟呀”。桂南采茶戏广泛流传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各县以及钦州、梧州和南宁等市的部分县区。?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表演时通常由一人扮作茶公,两人扮作茶娘,在歌舞中穿插一些有情节的生活小戏。桂南采茶戏中演唱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的被称作“采茶串古”,多为喜剧、闹剧。另外还有一些受彩调影响而出现的剧目,如《卖红线》、《卖水粉》、《卖杂货》、《斩柴得妻》、《剃头二借妻》、《虔诚娶妻》等。后因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避难广西的粤班影响,桂南采茶戏中后来出现了《倒乱鸳鸯》、《高文举》、《陈三磨镜》等大戏,总体风格发生较大改变,已不再是早年的采茶小戏。桂南采茶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为锣、鼓、钹、木鱼、唢呐、笛子、二胡,道具有彩带、钱鞭、花扇和手绢等。其演唱曲牌,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各地民间小曲而成。唱腔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地老话为辅,念白多为韵白。?桂南采茶戏载歌载舞,活泼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密不可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举世一致的认可。2006年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采茶戏,好听好看好有料

摘要:桂南采茶戏属于民间戏曲,演员由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因此又称“三小戏”或“三角班”。就表演队的组织规模而言,是小队伍、小节目、小道具,这又是“三小戏”的另一含义。演出内容以“十二月采茶”为主。一般演出的顺序是:①开台茶,(又称恭贺茶或参拜茶)即演出之初先向戏主和观众恭贺。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一下桂南采茶戏的历史起源以及保护现状吧!桂南采茶戏属于民间戏曲,演员由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因此又称“三小戏”或“三角班”。就表演队的组织规模而言,是小队伍、小节目、小道具,这又是“三小戏”的另一含义。演出内容以“十二月采茶”为主。一般演出的顺序是:①开台茶,(又称恭贺茶或参拜茶)即演出之初先向戏主和观众恭贺。②开荒、点茶。③探茶。④采茶。一男两女摘茶,载歌载舞。⑤炒茶。⑥卖茶。整个歌舞是通过种茶的全部劳动过程,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无比热情和丰收喜悦。

一.桂南采茶戏历史起源

桂南采茶戏于明末(公元1628年前后)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根据衬词的特点,又叫“吁嘟呀”,清代已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到了民国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戏曲中的独立剧种。解放后,在广东粤西钦州一带流传的采茶戏被称为“合浦采茶”,在广西玉林五属流行的叫“玉林采茶”,后因钦州划归广西,才将两者合并,正式定名为“桂南采茶”,与桂北彩调齐名,称为姐妹艺术。桂南采茶戏在“双百”方针指引下蓬勃发展,博白县采茶戏普及面广,先后成立了300多个剧团(队)。1978年成立了专门从事采茶戏研究机构——采茶戏曲艺术研究组。1982年经自治区文化厅批准,将原县专业表演团体文工团改名为——博白县采茶剧团。

二.桂南采茶戏基本特征

①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桂南采茶戏属于民间戏曲,土生土长,用本地语言(客家话)演唱,通俗易懂,易于普及。②演出队伍精悍,机动灵活。队伍人数为5—7人,一般不超过10人,小道器、小节目,不受场地限制,演出方便。③表演别具一格,载歌载舞。唱念做舞四功,侧重于唱和舞,念白多数为韵白或骈文,演出气氛热烈,剧场效果良好。④衬词别有风味,多用“吁嘟呀”和“吁嘟呀啦”,听众深感亲切,广为传唱,因此“吁嘟呀”又成为桂南采茶的另一“俗名”。⑤曲牌兼收并蓄,容量较大。采茶插曲牌比较丰富,民间艺人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吸取民间小调、山歌、兄弟剧种的曲牌及音乐,具有多元性。

三.桂南采茶戏的器具、制品及作品

①击乐(四小件):锣、鼓、钹、木鱼。②器乐(四小件):唢呐、二胡、笛子、碰铃。③道器(四小件):钱鞭、彩带、花扇、手绢。④作品:20年代编排创作演出的采茶戏有《打杯舞》、《剪红带》、《借衣》、《绿珠女》等;60年代有《刘三姐》、《马京与冯凉》、《抢亲》、《夺印》、《三里湾》等;70年代《只争朝夕》、《风口渡》、《拦路》、《接帐》、《苦甜担》、《梁祝》、《奇案姻缘》、《三约湖心亭》等;80年代有《两亲家》、《重上茶山》、《放牛乐》、《姻缘错》;90年代有《桥》、《甜郎辣姐》、《桃花姐》、《拆店》、《乔迁新居》;有《清水塘边》、《烦恼村官老犟妻》、《门神下乡》、《铁公鸡拔毛》、《牛老板拜妻》、《新所长追旧税》及一批采茶歌舞。

四.桂南采茶戏濒危状况

(1)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冲击下,采茶戏艺术人才纷纷下海经商,造成人才流失,导致专业剧团举步维艰,大场戏无法演出,无法参与演出市场竞争。(2)一些造诣较高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些技艺难以得到传承,出现了人才的严重断层。(3)资源流失严重。桂南采茶戏的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由于岁月的流逝和劫难,本来就传世不多,加之传承后继乏人,直接影响该戏的发展。(4)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群众对桂南采茶戏的兴趣愈来愈淡漠,只为大部分老年人所喜爱,年轻观众很少。(5)领导重视不够。由于博白县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的“吃饭财政”状态,资金短缺,加上领导重点抓经济建设,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扶持和研究不够重视,如此下去,桂南采茶戏的濒危状况难以改变。

五.桂南采茶戏的保护措施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做好普查、整理工作,全面掌握桂南采茶戏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采茶戏团队、三小行当、乐器曲牌、道具服装及价值等全部状况。

2、对桂南采茶戏的小生、小旦、小丑等行当及表演程式、表演风格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3、收集桂南采茶戏的演奏乐器、曲目、曲牌,并进行整理、存档。

4、收集桂南采茶戏的服装、道具,并进行整理、存档。

5、抓好桂南采茶戏小生、小旦、小丑等行当唱、念、做、舞四功和手、眼、身、法、步五法,吹、打、拉乐器,上山、开荒、梳妆调(曲牌),服装道具等三大类的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编纂成书刊出版。

(二)动态保护

1、对博白县三滩、博白、凤山、龙潭、水鸣、江宁、双旺、东平、沙河、宁潭等镇的10多个桂南采茶戏团(队),700多名演员、演奏员实行重点保护。

2、巩固发展博白县采茶剧团,抓紧演员、演奏员,以及各专业人员的培养。

3、在全县各中小学和基层培训网点开展桂南采茶戏艺术教育及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桂南采茶戏传承的难题。

4、坚持对全县各乡镇130个桂南采茶戏团、队进行辅导,提高其艺术水平及演出档次;每年组织演出要达2000多场,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5、每年举办一次桂南采茶戏艺术节,检阅和促进桂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

(三)五年计划

2006年保护措施:⑴开展全面普查、整理工作。⑵举办采茶戏曲艺术研究培训。预期目标:重新整理、归档。要求12月前扇花功、手绢功及体形功进入练功场实践运用,使每个学员能基本掌握。年底接受领导及老师对基本功的检查。预期目标:

2007年保护措施:继续全面普查及整理工作,并恢复传统采茶戏排练演出。预期目标:各类基本功要形成桂南采茶戏特有的地方风格,要求每位学员熟练掌握,选排具有桂南地方特色的小戏,分组排练,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开展比赛,举办小型汇演,促进艺术发展。恢复和完善专业采茶表演团体的建制。完成动态保护的任务。

2008年保护措施:健全专业剧团编制,充实业余专业采茶剧团。预期目标:排演一台小戏、拆子戏,一台小品歌舞节目,一台现代大戏。所演出服装、道具、舞美、灯光均由培训班老师、学员设计,由研究室监制。

2009年保护措施:每年举办一次桂南采茶戏艺术节,检阅桂南采茶戏传承发展的成果。预期目标:1、采茶艺术研究室出版一套四集样本书籍:第一集《论采茶基本功的训练》;第二集《采茶戏的艺术结构》;第三集《采茶戏音乐探讨》;第四集《桂南八音与采茶戏曲音乐》。2、录制采茶戏的表演光盘。参与考核培训班的学员。评出:优秀演员、优秀剧本、优秀导演。

2010年保护措施:全面总结5年来成绩。预期目标:全面总结、检阅传承发展成果,并出版有关书刊、VCD。

(四)保障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2)成立桂南采茶戏艺术研究室。(3)开展普查工作。(4)组织专业人员每月到乡村进行辅导,做到70%的群众都会唱采茶。(5)制定每年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6)实行招商引资,发展采茶艺术文化产业,出版书刊、制作VCD,推向世界;(7)县每年拨出20万元的保护经费。(8)恢复县采茶剧团全额工资制。(9)每年举办一次桂南采茶艺术节。(10)建设采茶艺术培训中心大楼。(11)在全县中小学和各基层培训网点开展桂南采茶艺术教育及培训班。(12)每年召集两次全县采茶剧队队长会议,进行布置、总结、表彰。

(五)建立机制

(1)桂南采茶戏传承机制。(2)桂南采茶戏项目保护、振兴和推广培训工作领导机制。(3)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机制。(4)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5)以县采茶艺术中心为依托,开拓采茶艺术市场运行机制。

(六)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对全县仍然在乡村演出的将近130个民间采茶剧队给予一定的保护和支持。除由文化馆农村文艺辅导组有计划地、定人定点作对口演技辅导外,县文化和体育局文化市场管理组加强对他们的演出管理,把演出管理费全部免收。定期召开剧队队长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及汇报研究工作。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钦州各县(区)的“采茶戏”与其他民间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说与民间木鱼说唱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八六七年,钦县(现在的钦南区、钦北区)“新半月茶会”的带班师傅何全龙是最早将木鱼说的唱本改编为“茶花”唱本的人,并吸收“南言”作为演唱“采茶”(小戏)的基本唱腔。

到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钦县“石头塘采茶班”的班主易演升大胆尝试将木鱼说唱本改编为大戏。易演升的改革大获成功,其改编的剧目如《董永卖身》、《陈三磨镜》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据老艺人陆德升讲,到了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承传下来的34出传统采茶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木鱼说唱之本。此外,“采茶戏”还与江西的茶篮灯、广西的采调以及广东的粤剧有着密切关系。

清道光廿六年(一八四六年),江西有位客商来到广西经商,曾把江西茶篮灯传到灵山的六秀村,使之逐渐形成今天的采茶戏。

到了民国初年,“采茶戏”在灵山已经很盛行。最早的“采茶戏班”是伯劳的“六秀采茶班”,继“六秀采茶班”之后,其相邻的武利安金村、伯劳邓阳村、那龙中灵村,都相继成立了采茶班。

据调查考证,这样的采茶班在灵山县有几十个之多,排演了很多流传在民间的以故事为蓝本编成的采茶戏。

到了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钦县采茶老艺人陆德升和郭德升也开始吸收广西彩调情调,主要吸收唱腔、行当划分和增加音乐伴奏,使采茶更有了一种清新风格。解放后,沙埠采茶队花旦钱秀凤,拜著名粤剧演员朱剑秋为师,从而吸收了粤曲的一些吹奏曲牌,使采茶戏更臻完美。

早期的“采茶灯”、“采茶舞”、“采茶歌”,其题材主要以劳动与爱情为主,当演变成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的“采茶戏”后,戏剧的题材更广泛了。有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有表现普通群众的爱情的。

但不管表现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表现人的命运。生离死别和悲欢离合,一直都是旧采茶戏的主题。

这方面的剧目很多,如《陈三磨镜》、《朱买臣》、《屎坑坟》、《杀狗献米》、《高文举》、《张飞审瓜》、《王五打鸟》、《刘二姐闹嫁》、《马京与吗凉》、《伦文全叙》、《隔河看亲》等等。

解放后,各地“采茶戏班”和文化部门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坚持移植和排演了歌颂党的领导,表现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努力生产建设家园的剧目。

如《打铜锣》、《卖瓦》、《山村医疗站》、《凤眼》、《一分钱》、《无意姻缘》、《买肥记》、《一见亲人》、《戏家公》、《定女婿》、《荔枝熟了》等剧,因题材现代,内容贴近生活,深受群众的欢迎。

《无意姻缘》在钦州大戏院连演16场,场场爆满;下乡巡回演出200多场,场场获得观众的鼓掌喝彩。

《戏家公》参加一九九一年广西第三届戏剧展获“桂花”二等奖;《定女婿》在参加2000年钦州市民族民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后,被广西戏剧家协会选送参加当年中国剧协举办的“郑成功”百优小品小戏的比赛。

扩展资料

钦州采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江西省,约在1778年传入钦州,经过200多年的变革,今已成为具有钦州特色的地方采茶戏。

戏种

钦州采茶戏属于戏曲范畴的民间歌舞剧体系。表演方面,歌舞性强,诙谐风趣;音乐方面,属联曲体。表演特点是欢乐、活跃、开朗。演唱时男女同腔同调。旦角过去用假嗓(男扮女装),到了二十一世纪用真嗓翻高八度;语言方面,用本地方言-—白话演唱,通俗易懂。

其中最有自己特色的,是它的基本唱腔《南音》和小生、小丑的基本舞步《七点梅》。《南音》是从本地民间说唱《木鱼曲》演变过来的,它不但善于叙事,而且在演唱时通过节奏、感情等方面的不同处理,能表现各种人物性格及不同情绪,因而艺人把它作为“万能唱腔”使用。

《七点梅》是在矮步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它与《南音》唱腔配合在一起,边舞边唱,既显得欢快、活跃,又带点诙谐、风趣。在一出采茶戏中,小丑、小生的戏最多,而他们每唱《南音》时都要踩踏舞步《七点梅》。这就把钦州采茶戏的地方特色,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了。

钦州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采茶歌舞、小戏、大戏三大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采茶歌舞有《正茶》等10多个;小戏有《吊蛤》等50多出;大戏有《舜儿》等60多出。

现状

钦州采茶戏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较广。至1989年底,全市有营业性的业余采茶戏队22队418人:专业性的钦城、兆雅两个采茶剧团共35人。这些采茶戏队活跃和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钦州采茶戏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来钦州必看的演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剧,你看过吗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