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 文章页面

天帝的旨意叫什么(天帝是管什么的)

七夕就是情人节 泉州人怎么过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天帝的旨意叫什么,天的旨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天路在线网站讲道如何明白上帝旨意封神演义中的天意,到底是什么意思天帝的旨意叫什么

答:要明白上帝的旨意要做到以下几点:

香蜜沉沉烬如霜 为补偿梓芬,天帝为润玉和锦觅举办盛大的婚礼

1、要信耶稣

罗10:17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雅1:22-23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罗2:18既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就晓得上帝的旨意,也能分别是非(或作也喜爱那美好的事)

2、明白命令

约壹3:23上帝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

帖前5:14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帖前5:15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帖前5:16要常常喜乐。帖前5:17不住地祷告。帖前5:18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3、成为圣洁

帖前4:3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

4、要去行善

彼前2:15因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

西1:9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上帝的旨意。

封神演义中的天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历史上你知道封神演义中的天意,到底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封神榜是三教教主及部分弟子共议所立,上榜的三百六十五人或仙多为死后才能封神,只有杨戬、李靖等七人肉身成圣。既然这些人只有死后才能封神,那么他们的死便成为必然——也就是所谓的天意。然而通天教主却明令禁止门人不准出洞府,只在洞中静诵黄庭。不出洞府,死的几率便比出洞府惹事生非死的几率要小很多。女娲要杀了纣王,可来到朝歌上空,被两道红光所阻,掐指一算,原来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杀不死他,于是,女娲便派出了轩辕坟三妖来祸害纣王!

纣王的二十八年气运,便是天意!如果真的是天意,已经注定了无法更改,截教的通天教主是跟元始天尊同级别的高手,他对天意的洞察应该是非常敏锐的,为什么还要摆下诛仙阵对抗天意呢诛仙阵和万仙阵,截教都是失败者,而且死亡人数颇多,这其中死的人,后来多数都上了封神榜。通天摆这两个阵,不但老子和元始责怪他摆了恶阵,就连鸿钧也说他自己作业,致生杀伐,并且说上封神榜的人都是应该槽此劫运,你不自责,尚去责人。

从一开始通天就是有违天意的,如果他不是强行命令弟子不得出洞府,在两阵中死的人就会死在别处,如果真是那样,他也不用摆此两阵,三教教主也不会闹翻,最后还让鸿钧来收拾残局。通天一再违背天意,不过是想多保护几个门人,没想到最后致使截教覆灭,这应该就是天意难违的原因吧。但其实这只是他们为了完成自己的目的而空口说了一句话,根本不是天意,也不是天庭的意思,但他们位高权重,有资格也有资本让商灭周兴,说是天意,只不过为了给自己灭商的行为加上一个合理合法的借口!

女娲娘娘杀不死拥有气运的纣王,因为纣王虽然题诗亵渎了女娲娘娘,但他并没有失去民心,也并没有屠杀大臣,更没有祸害百姓,他得罪的只是女娲娘娘一人。这段对话很有意思,燃灯道人说,你既然知道我厉害,就应该向我投降,这是天意;而孔宣却说,你只知道自己厉害,怎么知道我不厉害呢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他看见了生灵涂炭、看见了姜子牙九死一生、看见了各路神仙的惨死。他每次都掩面哭泣,要求姜子牙退兵,他希望和平。在封神世界里,他有违天意,那就要受天谴。

通过以上大概的讲述你都明白了吗。

上帝

中国古代含义为上天之帝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7个义项

孔子曰:“周因于殷礼”。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大祀养性,在涤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 [1]

中文名

上帝

外文名

GOD

尊称

昊天上帝

相关视频

3.4万播放|02:59

外国人会质疑国人不相信上帝,却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原因出奇

历史文谈

2.2万播放|01:43

外国人质疑:中国人为什么不信上帝?上帝为什么放任他们不管?

情感老故事课堂

16.1万播放|00:37

重组宇宙、控制太阳辐射,你都听过哪些上帝工程?

你不知道的事

历史介绍权能人格五位一体祭祀传统祭祀礼仪昊天上帝与太一五帝之一TA说

历史介绍

帝在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神”、“天”。

北京天坛

上字在甲骨文中,「天」与「上」或「大」字通借。孔子曰:“周因于殷礼”。而儒家则继承了商周的礼制,祭祀的神,就是天帝。[2]在儒家经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称号是上苍,或称帝,天帝。皇天上帝的名称来自《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论语·尧曰》:“敢诏告于皇皇后帝”。《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中国古代的天帝,就是当时中国人的五帝。五帝中最优秀者,是黄帝和炎帝。而所谓首先是说,天子们的家族—“炎黄子孙”—乃是黄帝或炎帝的后代,后来就成为中国一般人祖宗的代称。隋唐时期,国家礼典里天神的名字被依据《周礼》,正式确定为“昊天上帝”。昊天上帝的意义,则依据儒者毛氏对于《诗经·黍离》中“悠悠苍天”的解释。认为昊天的意思是“浩大元气”,而上帝的意思是说,上天之帝,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天帝(《宋史·礼志》)。

权能

甲骨卜辞中,“帝”或者“天”是天神。有两个方面的权能:[3]

1.替代大自然的力量,可以令风令雨,支配自然界。如武丁时期的卜辞说:“帝……降……旱”。祖庚祖甲时的卜辞说:“……兄……帝……出……”“唯五鼓……帝若王……有佑。”如“贞,今三月帝令多雨”(《甲骨文合集》14136)“贞,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合集》14127正)“翌癸卯,帝不令风,夕雾。”(《合集》672正)帝可以命令下雨、刮风、打雷。卜辞中的"帝",神力很大,日、月、星、风、雨、雷、电等诸神,俱听其指挥。甲骨文的雨祭山川之辞,是由山川之神转请帝的,山川之神没有降雨止雨的神权。[4]云雷雨都是帝的意志,因此帝决定着农业收成的有无。帝能令雨水调勾,获得好年成前如此等等。天上下雨也是帝所命,所以甲骨文里有不少"帝令雨"的记载;其次,风不仅如此,天上的帝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还有朝廷,有史、臣之类供其役使。甲骨文里有帝史、帝臣、帝五臣、帝五工臣等。自然神是帝的臣侍,如“帝史风”(《通纂》398)。[5]如“燎帝史风,一牛”。(《合集》14226)这里是说用一头牛向帝的使臣风进行燎祭。“熮祭”则指焚人祈雨之祭。卜辞中有焚女巫求雨的记载“贞,今丙戍烄奵,有从雨”“……卜,其烄咏母,有大雨。大吉”。《左传》中鲁国大旱,鲁僖公欲焚巫求雨。卜辞中常见奏舞祈雨的记载。如“与翌日丙舞,有大雨,吉”。“丙辰卜,贞,今日奏舞,有从雨。”“贞,王其舞,若。贞,王勿舞。”“辛巳卜,宾贞,呼舞,有从雨。”

2.可以辅助人类社会,为害或福佑人间。如“戊申卜,争贞,帝其降我黑,一月。”(《合集》10171正)“帝降其摧(摧,原指鸟害,引申为灾害之义)。”(《合集》14173正)“帝唯其终兹邑(终绝此城邑)。”(《合集》14209正)“贞,帝其作我孳。”(《合集》14184)以上为制造灾难或为害。“贞,唯帝肇王疾。”(《合集》14222正丙)“王封邑,帝若。”(《卜》三七三及三七四)(国王要建都城,天老爷答应了。),“来岁帝降其永(美善之义),在祖乙宗,十月卜。”(《小屯南地甲骨》723)“”伐方,帝受(授)我又(佑)?”(《卜》三六九)(要出兵征伐国,天老爷肯给我们以保佑吗?),“勿伐,帝不我其受(授)又(佑)。”(《卜》三六六)(不要出兵征伐国,天老爷不会给我们以保佑。)。天子是天帝之子、是受天命,即奉天命治理天下。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方上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

分类

权能

祭祀方法

天帝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

节气、农耕、祸福、寿命、国事、战争、狩猎

太牢

天神

日、月、五星、十二辰、二十八宿、风师、雨师、司命

天帝的使者

少牢

地祇

皇地祇、社稷、五岳、四渎、四镇、海、山林、名川

天帝的藩属,地域神、农耕、自然现象

少牢

展开全部

祖先崇拜

祖先神是生人祈求天帝的媒介。如“河令雨”(《殷墟乙编》3121),“求雨于上甲,……”(《合集》672正),“庚戍贞,其求禾于上甲”(《合集》1110),“唯上甲惚雨”(上甲阻止下雨,《合集》12648),“壬申贞,求禾于夔,燎三牛,卯三牛”(《合集》33278),“贞,往(禳祭)于夔,有从(纵)雨”(《合集》14375)。先公先臣及其死后成为帝的臣属,如卜辞中的“帝正”“帝史”“帝宗正”“帝臣”“帝五介臣”。他们也是祈求天帝的媒介。先王或先公是帝的“帝廷”,殷墟卜辞中有殷人死去的祖先“宾于帝”的记载,“咸不宾于帝,下乙宾于帝”(《乙编》7197)、“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6]朱熹曰:“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与人有血缘关系的祖先神是向帝转达祈求人,祖先在天上陪伴帝。

卜辞中有“王侑岁于帝五臣正”(《合集》30391)宋高承谓:“功臣配享之礼,由商人始也。”功臣可以配享先王,如“癸丑卜,上甲岁,伊宾。吉。”甚至可以配享上帝。如“贞,咸宾于帝”。如“贞,咸允佐王”。褅祭约有三类:郊祭之褅(祭天),殷祭之褅(天子诸侯宗庙之大祭),时祭之褅(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

以德配天是天命说的基础。《尚书·高宗肜日》:“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徳、不聴罪、天既孚命、正厥徳、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豊于昵。”生者要用德行和礼仪去获得祖先的恩宠,取悦上帝,不然上帝会降罪。这是儒教礼制德行的依据。《商书·咸有一德》说:“惟天降灾、祥,在德。”又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淫祀无福”。[7]祭祀和生者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先,无法取悦天帝。“潜养异姓之儿,阳若有继,阴已绝矣。盖自《春秋》肴子取莒公子为后,故圣人书曰‘莒人灭肴’,非莒人灭之也,以异姓主祭祀,灭亡之道也。”

天∽帝∽道∽理

春秋战国时,阴阳五行说以及星象观测的发展使人们能预测自然现象,因此形成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天庭崇拜以及神道崇拜。北辰名耀魄宝,即为天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贵者”。[8]日月星辰的轨道被认为是神道。而对于人类社会的神道,则通过以德配天受天命来解释,礼就是人间的神道,神道设教也就是儒教。三纲五常对应着三辰五行。儒者们认为,天帝给人类指派了君和师,让他们来教化、治理天帝的子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天帝,宠之四方。”[9]“圣人亨,以享天帝”。[10]「神者,微妙玄通,不可测量,故能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知周万物,乐天知命,安土敦仁,范围天地,曲成万物,通乎昼夜,此皆神之功用也。作《易》者因自然之神以垂教,欲使圣人用此神道以被天下,虽是神之所为,亦是圣人所为。」「神道微妙,寂然不测。人若能豫知事之几微,则能与其神道合会也……言凡物之体,从柔以至刚,凡事之理,从微以至彰,知几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是合于神道,故为万夫所瞻望也。万夫举大略而言。若知几合神,则为天下之主,何直只云万夫而已,此知几其神乎者也。」[11]程颐曰:“古者一年之间祭天甚多,春则因民播种而祈谷,夏则恐旱暵而大雩,以至秋则明堂、冬则圜丘,皆人君为民之心也。”或问朱熹:“帝即天,天即帝,分祭何也?”曰:“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故谓之帝。”

宋儒程颐对于昊天上帝作出了进一步解释,认为那一团元气的自然之天,乃是天帝的身体,存在于元气之中并且和元气不可分离、主宰着元气的天理,就是上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或者天帝,就是理。这样的天帝观经过儒者朱熹的认可,成为后世天帝观念的正统解说。“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12]

人格

天帝一词散见于诸子著作及经典中,如《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墨子》。天帝的旨意贯穿了五经,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其他的儒家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提到了天帝,有时也称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国的原初神话和宗教体系中,指的是天神,字面意思就是“在天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太一”。中国古代天帝信仰有两种起源,一是对“天”(天空、宇宙)的崇拜,一是对北极星(北辰、帝星)的崇拜。东汉大儒郑玄声称“天帝者,天之别名”,并有六天一说,认为天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认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心学派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早期的上帝,带有浓厚人格神色彩,如《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皇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后期儒家信仰中“天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仅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称为“理”。而人格神的天帝信仰则为道教所继承,发展为道经中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为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于代表“天”的“玉帝”)。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本于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天帝鬼神看作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灵。

《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尚书·汤誓》:“王曰:“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诗经》:“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墨子·非攻下》:“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

《礼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伊尹《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国语·周语上》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视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上帝,天也。明神,日月也。”《礼记·杂记下》记录孟献子的话说:“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周以十一月为岁首,周历“正月”即夏历十一月。“日至”谓冬至。这是十一月冬至日祭祀“昊天上帝”的事例。魏晋以前的灾异思想认为,昊天上帝犹如严父,如果天子作恶就会降灾,天至明而不可欺。“皇天所以谴告人君过失,犹严父之明诫。畏惧敬改,则祸销福降;忽然简易,则咎罚不除。经曰:「飨用五福,畏用六极。」传曰:「六?作见,若不共御,六罚既侵,六极其下。」今三年之间,灾异锋起,小大毕具,所行不享上帝,上帝不豫,炳然甚著。不求之身,无所改正,疏举广谋,又不用其言,是循不享之迹,无谢过之实也,天责愈深。此五者,王事之纲纪,南面之急务,唯陛下留神。”[13]郑注《月令》祈谷於上帝,为大微之帝。注此上帝为五德,五德似如大皞五人之帝,二文不同。庾蔚云:“谓大微五帝,应于五行,五行各有德,故谓五德之帝。木神仁,金神义,火神礼,水神知,土神信,是五德也。”[14]所以昊天上帝是五位一体的神。

关于天帝的旨意叫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反派 布局九世,让天帝女帝痛哭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