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 文章页面

三仙台的传说(三仙台图片)

成功三仙台攻略,三仙台门票 地址,三仙台游览攻略 马蜂窝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三仙台的传说,以及三仙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三仙台的地理位置三仙台的传说三仙台的历史文化

三仙台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萧县,东靠津浦铁路,西连淮北、永城,南接宿州,北邻徐州,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公路横穿其境,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总面积2273.33公顷。地理位置东经117°03′—117°06′,北纬34°—34°06′之间。

分手魔咒 全台湾十大情侣约会禁地

圣泉寺的北面有一排东西走向的山脉,据《徐州府志》和《一统志》记载:其东为鹦哥山,其西为白茅山,山之巅石壁峭立,古木参天,傍有石刻日“三仙台”,乃为“仙台棋迹”的圣泉五景之一。

早年白茅山上有座古庙,名玉皇阁,站在阁上能俯瞰古萧城全貌,茫茫汴河从西北滚滚而来,沿着城郭奔流东去,往来船只载着商贾行人,在芦苇丛中时隐时现。靠近汴河两岸住着一些穷苦的渔民,汴河南岸的拐弯处有个小村庄,名叫“汴河头”,住着20多户人家,赵二爷经商务农,家道殷实,可算是汴河头的首户。赵二爷的本家孙子——赵春,自幼穷苦,父母早亡,年近半百尚无妻室,他在玉皇阁下半山腰间盖了一间小茅屋。每年过了清明,山草渐绿,他便到二爷家中放牧羊群。入冬后则以刨山药、打柴为生计。赵春虽穷,但为人耿介,从不贪小乞怜,凡有穷苦亲邻患病央他进山刨药,从不拒绝。有一年,黄水泛滥,沿河决堤,汴河居民纷纷逃往山林,不料倾盆大雨十日不止,穷苦亲邻大多缺粮少食。赵春慨然将家中存粮全部拿出,送给缺粮的穷苦亲邻分食。大水过后,进山避水的人们纷纷回家,不料有一女孩失脚落水,汹涌澎湃的汴河水顿时将女孩卷入浪中,女孩全家惊惶万状。这时赵春奋身跳进汴水抢救。他顺着水势向下游一路寻找,终从数里外将女孩捞救上崖,而赵春从芦苇岸边爬出来时累的已不省人事。后经众人抬送家中,但他从此得了一身水鼓黄疸病,无力下山再给二爷放牧羊群,只好在白茅山上早晚刨点山药,卖给药铺糊口。一日,在一垒大岩石下刨到一段树根,皮黄色润,带到茅屋中,在床上权当枕头。三月后,赵春渐觉水鼓消失,黄病痊愈,山下亲邻见到后都大为吃惊。二爷闻讯命人前往探视,果见赵春面色红润,不像往日那种面黄肌瘦憔悴的样子。赵二爷也觉得奇怪,怀疑赵春一定吃了什么神丹妙药,于是多次派人到赵春茅屋内寻找,听回来人禀报,赵春茅屋仅有一些破旧家具和少量野草粗粮,别无他物。赵二爷的妻子毛氏叫老头子亲白上山到赵春的茅屋里仔细寻找。于是,二爷寻到赵春的床上有一段树根,约有碗口粗,一米多长,油亮发光。二爷觉得稀奇,当下许给二斗红粮换下带回家中,后经县城几个老中医鉴定,一致认为是世上稀有的千年何首乌,能治百病。常枕头下,可返老还童。

忠厚老实的赵春老人,自从何首乌被二爷拿去后,没过半月,旧病复发,身体渐渐消瘦。这年春末,赵春为了生计,抱病进山挖菜打柴。忽见山头上有两位老人,鹤发童颜,正在古柏树下盘棋对弈。赵春悄悄走到跟前,恭立观看,只见周围树叶和山草时青时黄,两位老人不时从竹篮中拿出几颗山果递与赵春食用。不知过了多久。看看日已西沉,两位老人即忙站起拂袖而去,一向北一向南,转眼不见。这时,赵春俯身欲拾柴斧回家,不料斧柄和柴绳已化为灰尘。赵春不胜惊愕,忙寻路下山。自己所住的一间茅屋,不知何时已变成一片荒丘;来到汴河头,只见村落萧条,芦苇苍苍,已不是先前的热闹模样,寻至二爷住处,残垣断壁,面目全非。寻到几个老人,老人告诉他:300年前,赵春老人进山采药得遇仙人,后随南极仙翁和北斗星君成仙去了。赵春听罢,自念自己已作古人,随转身重入山林,从此失踪。

后人为怀念赵春老人,一身孤苦舍身救人,遂将白茅山头称为“三仙台”。草坪上设置巨石棋盘名曰“仙台棋迹”,后被志书列为萧县八景之一。

羽客缘何不问名,独余衰草漫空坪;

仙家棋局千年换,石屋松萝几月明;

戍垒高低销劫火,渔歌远近入孤城;

登临此际云门寂,天半惟闻钟磬声。

数百年前的一天,一位诗人登上了这个不高的山顶,夕阳映衬下的点点戍垒令人倍感苍凉,远处渔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家的渔歌声越来越近,这时寂静的山上传来了招集僧人晚课的钟磬声,一水相隔的古城华灯初上,炊烟渐起,不知是宦游在外对家乡的思念,还是这个古老的孤城带来的沧桑感慨,诗人心绪难平,写下了这首七律。这个诗人叫莫麟,浙江人,明朝嘉靖年间曾在这里担任一个小官。这个古城叫萧城。这座山就是三仙台。三仙台在今三仙台村和盛村之间,与故萧城隔水相望,山高不过百米,因为靠近萧城,再加上三仙的传说,明代这里曾是游人雅士汇集的流连之所,那么三仙台什么时候成为当时的旅游胜地的呢,我估计最早不过明初,因为据嘉靖[徐州志]记载三仙台相邻的白茅山元末时还有老虎出没[没想到吧,萧县还有过老虎,我想边上就有老虎出没,可能没几个人还有心情在那吟诗作赋了,另外现在所见资料碑文提到三仙台都是明以后的事了。明代定鼎以后,社会渐渐安定,通过三仙的传说,再加上僧人信士修祠建庙渐渐把这里变成一处胜境,到最兴盛时有七十二庙之说[很多地方大多有此说,不足为信,只能证明多罢了]

三仙台是距离古萧城最近的制高点,山上树木繁茂,登临之下又可遍览全城风貌,相当于徐州的云龙山,的确是个好去处,明代中期因此入选萧县八景之一[和清康熙县志所评八景略有出入],名为‘层台仙迹’。明中后期,文人彭缙隐居于此,依山筑宅,著书自娱,时任徐州户部分司主事的姜士昌[江苏丹阳人,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江西参政]到此一游,十分羡慕彭缙的隐士生活,作诗相赠。据说隐士彭缙至今还有后人生活在三仙台村。明万历五年[1577年],古萧城湮于大水,搬到今地,当时老城内一部分人因爱此风物,又不愿随迁,就在三仙台村南住下来,取村名‘落县村’以示不忘故县之意,后两村合而为一,落县之名遂不为人知。古城迁走后,三仙台慢慢沉寂下来,到清代,山上建筑屡有兴废,终究没有明代兴盛了。

三仙台的传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仙台、三仙台的传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1980元 南通直飞台北,八天畅游宝岛台湾 全程0自费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