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 文章页面

张颂贤的介绍(张颂是什么意思)

张颂贤的家族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张颂贤的介绍,张颂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张颂贤的介绍张石铭的相关史籍张颂贤的家族

张颂贤(1817年—1892年),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以经营辑里丝出口致富。据传他的财富仅次于刘家,占四象之第二位。字竹斋,祖籍徽州休宁,清康熙年间迁居南浔(今湖州市南浔镇)。初以弹棉花为业,父张维岳始从商,在南浔华家桥附近开设糕团店,继开小酱园。张维岳有两个儿子,张颂贤为老二。张颂贤善经营,鸦片战争后,从事丝业,全力经营辑里丝出口业务,并在南浔、上海开设了“张恒和丝行”,营丝不数年发家,遂成巨富,成为“南浔四象”之一。在南浔东建大住宅,宅后古东墅故址造花园,取名东园,俗名张家花园。

张颂贤 搜狗百科

南浔张氏家族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部传奇。这个家族摇着小船一路走来,从江南古镇南浔走进上海;又从上海走向法国、美国等西方世界,成为在上海滩呼风唤雨、对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一大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在近代工商、金融方面的所做的卓越开拓,几代人在中国文物收藏的巨大成就,以及对辛亥革命的卓越贡献,功业多方面而非凡,非其他家族可以比肩。

江南古镇南浔,现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东北部,自古便是中国民间最富庶的地区之一。100多年前,这里出了个张氏家族,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势力遍布政、商、文化各界,权倾一时。如今,张氏家族也是堪称人丁兴旺,六代人中,记录在家族谱系表上的后代达310多人。可惜,由于张家后人多数散居海外且行事低调,张氏一门的故事流传并不广泛。南浔张家常常为人所称道的是被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的张家第三代、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以及同辈的、名噪一时的藏书家张石铭。

南浔张家,富甲天下

对于南浔张家的源头,一个普遍的说法是:祖先是安徽宁休人,明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举家从安徽迁居到浙江,另有一支到了江西。清康熙年间,在浙江的一支落户到了南浔。当然,张家后人有着不同说法。张石铭的孙子、现年87岁的张南琛认为,张家是从福州迁入江浙的。

但不论来自哪里,张家的富庶在清朝末年是出了名的。清光绪年间,人们把发了财的富户依家财多少,分别叫作“大象”、“牛”和“小黄狗”。家财达几十万两白银,在别处可谓富甲一方,但在南浔不过是只“小黄狗”。小小南浔镇,当时竟有“四象八牛七十二条小黄狗”,张家就是“四象”之一,资产高达千万两白银。1000万两是个什么概念?1889年(清光绪15年),大清帝国全年的税收也只有8000万两白银。

张家人世代做生意,但真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是张静江和张石铭的爷爷张颂贤。张颂贤生于1817年。他的曾祖父张振先、祖父张秀升只是以弹棉花为生的小手工业者,父亲张维岳也只是开个小糕团店、小酱盐店。1843年,上海开埠通商给张颂贤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26岁的张颂贤抓住机遇,做起了丝绸生意,他在上海设立丝行,全力经营南浔特产——辑里丝,创建了一条从南浔到上海的生意线。生丝从南浔一船一船地运出去,银子从同样的航道运回来。

张颂贤30多岁时,张家开始经营盐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浙江盐官望风而逃,一时间私盐泛滥,各大盐商急于将手中的“盐票”(经营盐数量的凭证)出手。当时,路人皆视“盐票”为废纸,以为大清王朝气数已尽。张颂贤却“独具慧眼”,乘机吃进了10万盐票,并拥有了“张恒源盐号”。几年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盐票又吃香了,张家的财富一夜间暴涨10倍。鼎盛时期,半个江南都吃张家的盐。

张颂贤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宝庆长年患病,先父亲而亡,未能继承掌管家业,仅留下一个儿子张石铭。次子张宝善,也就是张静江的父亲,协助父亲打理家族产业。1892年,张颂贤去世,张家也分了家。张石铭一支被称为“南号”,张宝善一支为“东号”。

豪爽二公子的革命情缘

张家“东号”这支,代表人物是张静江。张静江生于1877年,是张宝善的次子,同乡人大多叫他“二先生”。祖父张颂贤在世时很喜欢这个孙子,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但也看他命中缺水,便给他取名“增澄”,字“静江”。

张静江生性豪侠。他18岁那年,有一次乘船去上海,中途船触到石墩下沉,不少人落到水里。张静江因为是张家二少爷,先被船主救了上来。张静江获救后,朝岸上的人大喊:“谁能救出一个人,我赏他100两银子!”很多人都知道这位二少爷向来说话算数,于是争相下水救人,数十人因此获救。救人者果然立即得到了100两银子。而对于救了自己的船主,张静江更是每年派人送去200元谢礼,直到他后来去了法国。

21岁时,张静江的父亲张宝善用白银10万两给他捐了个二品候补道。1902年,张静江以随员身份,跟着清朝驻法公使去了法国。一年后,他依靠父亲资助的30万银元,开办了通运公司,最初只是运销生丝和茶叶,后来发展到古董、字画、玉器、青铜器,生意大旺。一次,他在山西用10块银元收了一只宋代瓷钵,到法国就卖了1万美金。

张静江与“革命”发生联系,源自一次巧遇。1906年春天,孙中山乘船绕道前往日本,在这艘海轮上遇到了张静江。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胡汉民回忆说:“彼时,他(张静江)要求和国父谈话,国父有戒心,回避他。不意静江先生在甲板上拦住国父,说‘你不要瞒我,我知道你是孙文,你不要以为我是反对你的,我却是最赞成你的人!’……最后静江先生与孙中山先生约定,将来如果革命起事需要钱的话,可拍电报给他,并约定暗号,如拍“A”字即是1万元;如拍“B”字即两万元;“C”字则3万元,以此类推即是。孙中山先生将他的地址记在了小本子上,当时并未很在意。”

1907年,孙中山计划发动反清的镇南关起义,没有经费。忽然想起了张静江,就对胡汉民说:“我上次在船上碰到一个怪人,约定三个字,第一字即1万元,第二字为两万元,我怕此人是清廷的侦探。”胡汉民听了则说:“反正横竖不亏本,拍个电报试试又有何妨?”于是按张留下的地址拍了个“A”字的电报,不多时,果真1万元汇到了。过了一些时日,又拍出第二字、第三字,钱均如数收到。不仅如此,此后只要孙中山有电报来,张静江从不回绝。根据不完全统计,张静江在辛亥革命前后对革命的捐款达到了110万两白银,难怪孙中山会称其为“革命圣人”。

但事实上,张静江并非永远是富翁。1908年,他在法国通运公司的同事因为对他漫无节制的革命捐款不满,与他分道扬镳。张静江的二女婿周君梅曾讲过一个故事: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时,急需钱来购买军火。张家人中独自继承了一半财产的张石铭最有钱,但他已经捐了多次,不想捐了。一天,张静江又来索要,张石铭当场拒绝,两个人大吵起来。最后,张静江不耐烦了,拔出装了子弹的手枪,命令张石铭立即答应。张石铭只好同意。

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

张静江与蒋介石相识于民国初年。辛亥革命后,张静江最初住在上海南京路的大庆里。这一时期,蒋介石也常来向他私人借钱,每次二三百元不等。每逢年终,蒋介石总要张静江的账房抄一张账单给他,煞有介事地像要准备还钱的样子,可从来没还过。

1922年夏天,张静江推荐蒋介石到广州中山舰上侍奉孙中山40多天,从而使他取得里孙中山的信任。之后,蒋撰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该书由孙中山题名、张静江作序并资助出版,大大提高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声望。黄埔军校成立后,张静江再次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后,开始在国民党内培植自己的势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蒋介石与第三位夫人陈洁如的婚事也与张静江大有关系。张静江的续弦朱逸民与陈洁如是要好的同学。朱逸民嫁到张家后,陈洁如经常到张家玩。1919年暑假的一天,陈洁如正在张家聊天,孙中山带着蒋介石来看张静江。不料,32岁的蒋介石对14岁的陈洁如一见钟情,几次三番找上门要与之交朋友。陈洁如母亲坚决不同意,蒋介石只得通过张静江,请其夫人朱逸民为之说媒。最后,还是张静江亲自登门,百般劝说才将婚事说成了。

谁想到,6年后,蒋介石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宋美龄。而且,这次婚姻与上次不同,“蒋宋联姻”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此时的陈洁如已经变成了蒋介石爱情和事业道路上的绊脚石。谁来帮他搬开呢?还是张静江。张静江造访陈宅,说服陈家母女,还派出他的两个女儿陪同陈洁如一同去美国。后来,陈洁如再也不曾被蒋介石提起过,倒是张家人一直与陈洁如保持着联系。

张静江在北伐前后与蒋介石一直情同兄弟,但在国民党建都南京后,在国民建设的问题上与蒋介石反目。张静江一心按孙中山遗嘱大搞经济建设,而蒋介石则忙于“剿共”。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搭上了孔祥熙、宋子文家族和江浙财阀,羽翼丰满,张静江已经没什么用了。很快,张静江主持的建设委员会被蒋介石架空,手无实权。

抗战爆发后,张静江先避居武汉,后经香港赴瑞士、美国,寓居纽约。离开香港之前,弟弟张澹如问他:“二哥此去有无电报给蒋介石?”张静江本半躺在沙发上,听到这里忽然从沙发上坐直了,愤怒地说:“为什么要通知他?我又不吃他的饭!他管不着!”张静江曾说:“我一生被人利用,今后将不再给人利用了。像蒋介石这种人,只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他只知为己,不知为人,并且毫无信义!”

张家后代多才子

张静江的后半生,一直在吃斋念佛中打发时日,于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他共有12个孩子,10个是女儿,被称为“十朵金花”。其中,前妻姚蕙生了5个女儿,即蕊英、芷英、芸英、荔英、菁英。张芸英精于钢琴,曾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翻译和编辑,并把她的儿子和孙子都培养成了钢琴艺术家;张荔英是位画家,嫁给了孙中山的外事顾问、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陈友仁;张菁英是位服装设计师,抗战胜利后,嫁给了我国现代生理学奠基人、新加坡华侨林可胜。她们均生在法国,个个都是“中西结合”的大家闺秀。

而续弦朱逸民的五朵金花分别是乃琪、乃恒、乃理、乃琛和乃珣,两个儿子名为张乃昌和张乃荣。后来全部生活在美国。

与积极入世的张静江相比,“南号”张石铭一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以雄厚的资财和珍贵的藏书闻名于世。他的珍贵藏书,仅目录《适园藏书志》就达16卷,其中宋版书45部,元刊本57部,还有数百部名人抄稿本。这些珍贵古籍,任何一部都足以在拍卖市场上掀起波澜。1928年初,张石铭去世。

张石铭这支出了三代收藏家。长子张芹伯也是著名的藏书家,七子张叔驯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古钱大王,收藏了中国最珍贵的古钱币和古玉,在钱币收藏界无人不知。

第三代收藏家要数张葱玉,他是张石铭的四子张乃骅的儿子。张乃骅年轻时,是上海滩十里洋场上著名的“四公子”,挥金如土,不仅喜欢收藏还精于鉴赏。张葱玉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细胞和家藏书画,从小就在深宅大院里研究字画,二十几岁就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聘为学术鉴定顾问,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第一流的书画鉴定大师。

张氏家族谱系庞杂、人口众多,很多故事都遗失在了岁月的长河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邓伟志说:“与很多传统大宅门不同的是,南浔张家没有在一个地方盘桓,他们或读书,或考察,或游历,或经商,或避难,先后有大批人出国,大大加速了这个家族的‘国际化’进程。”

张颂贤祖籍徽州休宁,曾祖张振先于康熙年间始迁南浔。祖张秀升,父张维岳,勤于商,在南浔开小酱盐店。维岳有二子,颂贤为其次,娶同里吴处士鲲长女为妻,生二子,长子张宝庆、字质甫,孙张钧衡;次子张宝善,字定甫,孙七,依次为张弁群、张静江、张澹如、张墨耕、张让之、张久香和张镜芙。

关于张颂贤的介绍和张颂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张颂贤 搜狗百科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