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 文章页面

弘福寺的赤松和尚(如何修改微信群名称备注)

贵阳 黔灵山公园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弘福寺的赤松和尚的一些知识点,和弘福寺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黔灵山公园里弘福寺庙的创始人贵阳弘福寺几点关门弘福寺的赤松和尚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来筑,结茅庵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名曰黔灵山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山寺之开创,即始于世。赤松是为本寺开山始祖,佛法为临济一系之正宗,乃禅门五宗之一。清乾隆四年(1739)清廷颁赠《大藏经》一部,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民国期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民国十八年(1929)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一法师主持法锡,躬耕自食,修头陀行。“文革”期间,寺废僧散,院宇他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及贵阳市人民政府为恢复弘福寺屡有决策。1983年,弘福寺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同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28日交还僧人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在省市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怀重视和四从弟子的支持下,慧海法师经过十余年诛茅觅础,苦心经营,不仅将弘福寺殿堂修复一新,还增添了不少新的建筑物,重复以往庄严恢宏的气象,成为贵州省一座庄严雄伟、道风纯正、禅门临济中兴祖庭。师这功德,堪与赤松和尚媲美,而并垂不朽矣。沿“九曲径”蜿蜓盘旋,经二十四拐,可抵达寺庙。寺庙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石塔林立,古木参天。径旁摩崖石刻不绝,其中“虎”字高6米余,题名岱山赵德昌书,实为清著名书画家孙清彦〈竹雅〉代笔。寺后象王岭望城台上(海拔1270米),建有“瞰筑亭”(1986年春刘海粟大师亲书)。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曾登峰作诗。董必武诗:“竞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朱德诗“黔灵山上望贵阳,建设十年换新装。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探寻黔城中的历史痕迹

周一到周天下午6:00关门。根据查询弘福寺景区官网得知,弘福寺开放时间:06:30—18:00,所以贵阳弘福寺下午六点关门点关门。弘福寺位于贵阳市黔灵山群峰中心,距城约1.5公里,于1672年(清康熙11年)由赤松和尚开创,占地约12000平方米,是十方丛林,为贵州首刹,向有“黔南第一山”之称。

赤松和尚(1634—1706),法名道领,别号黔灵,赤松乃其字,俗姓韩,名景琦,明崇祯七年(1634)四月二十四日生于四川潼川东塔山青藤坝,排行第五。父中轩,母谢氏,为当地望族。六岁时父亲见背,由哥哥抚养教育,幼年已感生灭无常,哀叹甚深。叔父见他家遭变故,又聪颖过人,便接入潼川城中,研习儒学。一年未满,值明末战乱,兵戈纷扰,乃过继杜家为子。不久避难入黔,家人为之议婚,希望他走儒学科举的道路,赤松概坚执不从,转慕佛教不生不灭之理,誓愿修行探求人生究竟。因厌家居俗扰,于是与邻里袁氏子结伴,入息烽南望山结草为庵,念佛收心,修头陀苦行。将近百日,袁氏子不耐艰苦,私自奔回。赤松则更入深山大箐,继续修行,勤苦不懈,虽骨瘦如柴,形如非人,仍不改初衷。如此苦修年余,被跟随袁氏子找寻的父兄发现,他才被迫返家。赤松返家后,依然茹素,不事家室,先定之亲,亦毅然退绝。家人见其如此,乃听任出家。赤松从此遍参名师,开始自己漫长的学佛生涯。赤松初曾混入外道,旋即觉知其非正法,乃即舍弃。对真正发心修行的人而言,无论顺境逆境,都是助道的因缘。赤松虽误入外道,但却增加了寻访真善知识以求取正道的决心。果然稍后不久,他就欣逢善缘。顺治十年(1653),赤松听说灵药慧宗由浙江天童山入黔弘法,乃前往贵阳药王庙参谒。灵药(1604—1670)为密云大师得法弟子,一代宗门耆宿(1),长期活动于滇黔两地,法席颇盛,道声甚远,一生为接引他人说法不断,而又以为根本就了无一法。圆鼎和尚《滇释记》卷三记他参访密云大师及悟道前后因缘说:“时闻密云开法金粟,师(灵药)住参,圆具,授以‘万法归一’语,参之服膺。未几,密迁天童,命师往小北河作园头,师忘餐历究,忽一日执锄定去。同寮寻至,问曰:‘你在此作么?’师举锄打云:‘非汝境界。’即说偈云:‘娘生真面目,处处不会藏,塞满虚空界,随缘作主张。’遂呈密,密曰:‘你主张个甚么?’师喝,密把住,再道:‘看!’师云:‘棒下无生忍,当仁不让师。’密连棒,师连喝而退,遂有省。”足证他在密云门下,工夫颇有得力处。至于法号灵药之得名,则因曾主药寮,凡经其治疗者,均无不痊愈。他见赤松求道心切,对他说:“汝年纪尚幼,求示个甚么,既在外道,将从前所作,一一说出,行好就是。”赤松说:“和尚言年幼修持甚么,弟子实为生死事大,斋戒多年,若不开导,何以行持?”灵药伸出一脚,问道:“会么?”赤松回答:“不会。”灵药大笑说:“老僧一脚头也不识,尚来请开示!”赤松跪下请求:“弟子实为生死,初参果是不知。”灵药禅师见他心愿真切,答应他的恳求说:“既为生死,将万缘放下,参个万法归一,勿生二念,行到水清月明处,看一归何处”。于是灵药替他披剃,取法名为道领。

明代憨山大师《梦游集》云:“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所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所以达摩西来,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以此心为一切凡圣十界依正之根本也。全悟此心,则为至圣之大乘,少悟则为二乘,不悟即为凡夫。”赤松和尚一开始就以生死对立之突破,作为生命秘密探求的入手悟觉工夫,以求能有一终极性的彻底解脱,从而真正契入大乘菩萨道胜义谛境域,像灵药这样的明眼禅师,自然一眼即可勘破是龙象大材,所以他的有意探问及机缘接引,已在暗中预示了赤松未来悟道的必然和应然。而以“万法归一”为参究话头,正是他自己当年妙修悟觉的得力处,用之于赤松身上,则是要他凭一团疑情参究,最终从生命深处唤醒旋转乾坤的伟大启迪力量,从而彻底悟觉人生宇宙、天地万物的真实实相。赤松聆受恩师棒喝诲示之后,生命也开始展现新的修证进境,自此更以法器自任,勇猛精进,兢兢磨励,务求了明至圣之大道,证得生死之智慧,打开向上全悟之一路,不到“水清月明”之处,绝不可能有任何人生之休歇。?未几灵药有滇中之游,行前指示赤松礼西识和尚为师。西识为灵药印证弟子,于贵阳白云寺开法(2)。赤松在西识处,行住坐卧,语默忙闲,恒苦参“万法归一”话头,如靠坐须弥山,稳稳密密,又如千斤压身,放舍无暇。为进一步澄清疑情,彻底证知一念未生之前境界,他又前往云南五华山,再谒业师灵药和尚参学,苦究“万法归一”之旨。这样经过三年修学,一日夜深危坐,灵药问他:“你会老僧已有三载,所做工夫只是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之一,是何境界”?灵药屡问,赤松俱不能对。次晨灵药告诫说:“你若不精进,早悟解脱,稍有差错,丢失念头,岂不可惜青春光阴?”赤松自此限定日程,誓愿不分昼夜,勇猛提究,必悟方休。精勤猛参半年,赤松始觉工夫凝成一片,荡逐不散,总是“万法归一之一是何境界”话头现前,将天地万物寂然悄然收归一处。一天除夕晚上,赤松又危坐苦参,入定之后,即恍然感觉一阵真风,历历明明,空空荡荡,不出不入,自在快乐。突然爆竹骤响,灯花闪烁,赤松猛然惊觉,当下彻悟。原来生命本自圆满,天高海阔,水清月明,何来葛藤,何有遗阙?“万法归一”的去处,乃是“白云消散尽,明月一轮圆”的浑融境界,亦即杂念(白云)散尽,佛性(明月)呈现的美妙时节。这一证悟次日就得到灵药和尚的棒喝许可。从此赤松如卸重担,身心快畅,作事有主,无不自得;出生入死,任生任死,超生超死,无有毫发沾滞;而一切经论过阅,心中无不了然。尝有偈颂一首,自言其悟境云:“菩萨本来是圣贤,一任无差遍大千;非笔非纸非人画,还从火内出金莲。”

赤松既彻底了悟自心,廊清“万法归一”之旨,仍以“悟道容易守道难,守道容易了道难”自勉。他深知佛道玄远,妙义无穷,虽已知其入处,却不能轻易自足,若要真正圆满内在生命本来具足的果道,就应把证后修行与发心修行看成同样重要。于是他一瓢一笠,登山涉水,继续访求名宿,广参善知识。尝谒燕居禅师于平越(今贵州福泉),燕居为入黔阐教高僧,亦破山嗣法弟子。众皆劝赤松从燕居受学,赤松以“有业师在”辞行。自此以后,赤松葛藤斩断,草衣木食,甘苦自乐,依业师西识和尚,开建白云道场,早晚随众作务,虽灰头土面,心力憔瘁,亦不动声色,可谓日日劳作,日日修行,见性了悟与实践体证,二者圆融不二。西识和尚感其护法勇猛,誉之为佛门颜回。一日与师阅《华严经》,至《如来观相品》如来与诸天子说法:“诸天子常闻天鼓之音,非从东方来,亦非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此天鼓之音不生不灭,如我说法亦复如是”云云,赤松猛觉全身幡然放下,物我打成一片,大悟从前所得,即是佛经宗旨。自思艰苦为僧,常理终非远大之所,于是作偈云:“做个朦胧且学痴,淘金岂假弄沙堆;灰头土面思其日,温裕和光且待时。远蹇纵能千处短,道圆终始一般齐;何须说甚有无理,仍入寒炉拨死灰。”赤松得入此悟境,复飞锡游滇,欲再省灵药和尚问禅。途中谒灵隐禅师于募役司(今关岭、柴云一带),灵隐亦出破山门下,二人问答深契,大得感应道交之趣。留居月余,赤松有《双师山紫云石室颂》云:“狮王独踞紫云霞,百兽潜踪畏爪牙;此地窟深威自远,吼声一震彻天涯。”(3)灵隐以“此老作也”许之。赤松辞别灵隐,往云南天灵山重参灵药和尚,又屡有悟入之处,生命气象更加不同凡响。一年后复自滇返黔,在灵隐处受具足戒。这一年,赤松约三十岁。从灵隐和尚受具足戒后,赤松复返回白云山数载,重与西识和尚共建白云寺,工毕即往遵义参敏树和尚。敏树为赤松同乡,亦得破山大师心印,乃留住之。次日,赤松即呈上偈颂以求发明,欲亲承敏树印证,并在敏树门下参悟数月,大得法门宗旨。临别时,敏树告诫说:“老僧见汝有远大之器,此去深隐,不可轻举妄动,隐深缘熟,自有天龙推出,莫强为也。”敏树并为他书谒语付佛子,赤松得此受记,遂成为临济禅宗三十三代正宗传人。

赤松受敏树付嘱,仍回白云寺习禅。他混俗和光,深隐不露,康熙六年(1667),忽接西竺禅师寄书,谓都司张光焕仰赤松高名,请住贵阳药王庙寿世禅院。赤松时年三十四,乃前往弘教说禅。贵州督抚司道俱临席听法,一时声名大振黔中。康熙八年,赤松于寿世禅院闭关,三年韬光,了彻菩提。千日期满之后,巡抚曹申吉率文武宰官居士千馀人,共造法衣法被,迎请出关。赤松得诸檀越护法,乃结制传戒;期满解制,遂发愿纵情山水,另辟驻锡胜地,虽猿猱虎豹之处,亦敢有所不辞。

康熙十一年(1672)春,赤松偶策杖至大罗木山,见层岫迭出,一径通幽,万峰环翠,中结平原,洞天福地,清雅绝伦,大有玄象之趣,洵为选佛之场。而业主罗妙德,亦发心喜舍,黔省大小各宰官,又慨然乐捐,赤松遂去城入山,剪土代茆,植树开径,营殿建楼,置田引水。沥胆披肝,艰苦备尝,终使昔日虎豹之宅,狐狸之居,变为贵州选佛之场,清净庄严之域。巨刹规模初备,即名曰黔灵山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求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黔灵山寺之开创,即始于此。此后又经过三十年的擘划经营,黔灵山遂成为贵州第一名区。时人以为“遥映天童、曹溪、庐埠、嵩少,并传不朽;且上续鸡足、峨眉,直追西域,是又在嗣赤松之者”(4)。赤松亦有题壁诗二首,自述黔灵胜景:“青山隐隐白云横,一片闲花野色晴。溪上数椽茅屋隐,绿阴清画有书声。”“翠嶂清溪跨白牛,乐眠水草已忘忧。横吹铁笛无腔调,水月松风一韵收。”当年赤松建刹种种遗迹大多尚在,如今都已成为后人观瞻的着名景点。

赤松初辟黔灵山,即不辞劳苦,开堂说法。赤松禅法,亦农亦禅,农禅结合,着衣吃饭,运水搬柴,本自圆成,了无挂碍,大得百丈遗风。而玄机独唱,凡圣扫除,妙谛融通,洞达本源,机锋棒喝,随方接外,有纵有擒,有收有放,更大振临济宗风。特别突出的是,其禅法虽不假语言文字,亦不废语言文字,即本体即功夫,即形上即形下,顿悟与渐修兼顾,生死与涅盘合一。可谓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又不必规矩,较之区区棒喝,所得尤其为多。故门下弟子称他:“一物不将继祖风,随机应变用无穷;粗拳辣掌亲分付,奕叶花开处处红”(5)。由于赤松淳朴质实,禅功深着,说法信手拈来,无一不是诸佛境界,随缘立宗,绝无一丝一毫粉饰,故闻者随其根力,各有所得,由此契入正知正见,“譬如盂之水方圆并爽,春和之雨高下俱沾”(6)。自赤松在黔灵设教行化以来,各地衲子,无不闻风蝟结,一时道振滇黔,影响遍及整个西南。

康熙二十二年(1683),滇黔总督蔡毓荣、滇抚王继儒重修昆明五华寺,致书延松入滇悬额说法。赤松乃往滇阐扬佛法,并亲到九峰祭扫灵药大师塔。在云南期间,他随缘接引化导,弘宣临济正脉,对当地禅风之重振,贡献颇为卓着。康熙三十年,又为法忘躯,不远万里,从巴蜀涉荆楚下江浙,礼普陀、太白,亲诣天童,扫密云大师塔,复由金陵达章贡,循彭蠡,遵鄂岳,溯沅江,西归黔省贵阳,并携回释藏全部,贮于弘福寺新落成之藏经楼。此后赤松继续聚徒说法,培养大批僧伽,曾应监院鹤声之请,撰自赞诗总结一生云:“弱冠命薄离乡土,百折不回甘淡苦。肉为亲恩割坏身,嫡传师业授心口。法幢大竖老婆心,勤获常住如会祖。正脉流通向谁说,回翔千载鹤声有。”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七月十七日,赤松圆寂于弘福寺,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四龄。金骨藏于寺后毗庐峰之塔中。赤松大师示寂后八年,居士蔡筳为其撰塔铭云:

卓卓赤松,破山之宗。

陡明捏目,大阐元风。

面自有目,空自有花。

徒劳一踏,眼岂着沙?

乱山磊砢,佛宇嵯峨。

化行边表,道启牂牁。

竹树萧疏,山川不改。

绝去来今,无在不在。

弘福寺的赤松和尚和弘福寺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弘福寺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