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知识 > 文章页面

吴登云的故事(吴登云故事教案)

名单公示

其实吴登云的故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吴登云,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吴登云的故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吴登云的事迹有哪些吴登云的故事吴登云的事迹简介

一、抽血救人

吴登云事迹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必须输血治疗。然而,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

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柯尔克孜族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睛有神了,她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第一次献血就这样开始了。看到自己献出的是一点血,而挽救的却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吴登云认为自己做得太值了。3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二、割皮救人

1971年12月1日,买买提明两岁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扑入火堆,全身50%以上的皮肤被烧焦。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一连十多天,他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幼儿终于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接下来就是创面愈合的难关了。

但是,幼儿完好的皮肤所剩无几,怎么忍心过多取用那些细嫩的皮肤呢?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买买提明听说要从自己身上取皮,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什么?哪有医生取自己的皮,不行不行!”手术室护士拒绝配合吴登云。

吴登云只好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随后,又在小腿上注射麻药,果断下刀。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接着,他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了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幼儿身上。幼儿得救了,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三、医务人员短缺

1984年金秋,吴登云走上了乌恰县医院院长的岗位。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短缺。“必须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柯尔克孜族医生!”吴登云制订了一个“十年树人计划”,他到各乡镇卫生院物色柯族医护人员,白天上班,夜里帮助柯族同志学习汉语。

然后把他们送到自治区医院去进修一年,进修回来,他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起来,现在医院70%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是柯尔克孜族人。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医疗水平在边疆县级医院中领先。

扩展资料:

吴登云,男,汉族,现任克州政协常委,61岁,江苏高邮人,1963年10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入党。

47年前,他从江苏水乡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带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刻苦学习,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多年来为病人无偿献血7000余毫升,为抢救危重烧伤患儿从自己身上取皮为患儿植皮,47年来挽救了无数少数民族病人的生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献给了乌恰县人民,成为备受各族人民爱戴的优秀医生。

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模范行动,为民族团结、为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医德、医风、医术方面树立了光辉榜样。2001年,从医院院长的岗位退下来后,除继续在医院参加危重病人的会诊外,对医院发展仍然十分关心,积极帮助医院培养人才,争取资金300万元,新建了病房和门诊楼,改善了医疗设备。

同时积极为乌恰县的建设出谋划策,争取项目资金,先后赴江苏、北京、上海、江西、广东、湖南、浙江、安徽、四川、重庆等多个省市做报告,受到好评。

作为州政协的常委,能积极进言献策,提出的伊尔克斯坦口岸下迁、乌恰县城北水库建设、中乌吉国际通道建设等提案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项目相继实施。

吴登云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不仅是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楷模,也是全国各族群众学习的榜样。他那种创业奉献,轻名利得失的高尚品格;与少数民族兄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品质;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满腔热忱的奋斗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大家,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于益人民的人。

吴登云同志作为扎根边疆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双百”人物;自治区“十佳”公仆、模范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自治州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当选全国“十六大”代表,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白求恩奖章”等系列荣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登云

人民网-吴登云同志简介

一、抽血救人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必须输血治疗。然而,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

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柯尔克孜族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睛有神了,她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第一次献血就这样开始了。看到自己献出的是一点血,而挽救的却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吴登云认为自己做得太值了。3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二、割皮救人

1971年12月1日,买买提明两岁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扑入火堆,全身50%以上的皮肤被烧焦。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一连十多天,他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幼儿终于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接下来就是创面愈合的难关了。

但是,幼儿完好的皮肤所剩无几,怎么忍心过多取用那些细嫩的皮肤呢?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买买提明听说要从自己身上取皮,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什么?哪有医生取自己的皮,不行不行!”手术室护士拒绝配合吴登云。

吴登云只好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随后,又在小腿上注射麻药,果断下刀。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接着,他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了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幼儿身上。幼儿得救了,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三、医务人员短缺

1984年金秋,吴登云走上了乌恰县医院院长的岗位。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短缺。“必须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柯尔克孜族医生!”吴登云制订了一个“十年树人计划”,他到各乡镇卫生院物色柯族医护人员,白天上班,夜里帮助柯族同志学习汉语。

然后把他们送到自治区医院去进修一年,进修回来,他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起来,现在医院70%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是柯尔克孜族人。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医疗水平在边疆县级医院中领先。

扩展资料:

吴登云,男,汉族,现任克州政协常委,61岁,江苏高邮人,1963年10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入党。

47年前,他从江苏水乡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带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刻苦学习,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多年来为病人无偿献血7000余毫升,为抢救危重烧伤患儿从自己身上取皮为患儿植皮,47年来挽救了无数少数民族病人的生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献给了乌恰县人民,成为备受各族人民爱戴的优秀医生。

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模范行动,为民族团结、为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医德、医风、医术方面树立了光辉榜样。2001年,从医院院长的岗位退下来后,除继续在医院参加危重病人的会诊外,对医院发展仍然十分关心,积极帮助医院培养人才,争取资金300万元,新建了病房和门诊楼,改善了医疗设备。

同时积极为乌恰县的建设出谋划策,争取项目资金,先后赴江苏、北京、上海、江西、广东、湖南、浙江、安徽、四川、重庆等多个省市做报告,受到好评。

作为州政协的常委,能积极进言献策,提出的伊尔克斯坦口岸下迁、乌恰县城北水库建设、中乌吉国际通道建设等提案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项目相继实施。

吴登云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不仅是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楷模,也是全国各族群众学习的榜样。他那种创业奉献,轻名利得失的高尚品格;与少数民族兄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品质;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满腔热忱的奋斗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大家,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于益人民的人。

吴登云同志作为扎根边疆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双百”人物;自治区“十佳”公仆、模范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自治州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当选全国“十六大”代表,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白求恩奖章”等系列荣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登云

人民网-吴登云同志简介

一、抽血救人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必须输血治疗。然而,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

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柯尔克孜族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睛有神了,她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第一次献血就这样开始了。看到自己献出的是一点血,而挽救的却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吴登云认为自己做得太值了。3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二、割皮救人

1971年12月1日,买买提明两岁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扑入火堆,全身50%以上的皮肤被烧焦。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一连十多天,他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幼儿终于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接下来就是创面愈合的难关了。

但是,幼儿完好的皮肤所剩无几,怎么忍心过多取用那些细嫩的皮肤呢?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买买提明听说要从自己身上取皮,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什么?哪有医生取自己的皮,不行不行!”手术室护士拒绝配合吴登云。

吴登云只好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随后,又在小腿上注射麻药,果断下刀。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接着,他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了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幼儿身上。幼儿得救了,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三、医务人员短缺

1984年金秋,吴登云走上了乌恰县医院院长的岗位。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短缺。“必须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柯尔克孜族医生!”吴登云制订了一个“十年树人计划”,他到各乡镇卫生院物色柯族医护人员,白天上班,夜里帮助柯族同志学习汉语。

然后把他们送到自治区医院去进修一年,进修回来,他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起来,现在医院70%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是柯尔克孜族人。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医疗水平在边疆县级医院中领先。

扩展资料:

吴登云,男,汉族,现任克州政协常委,61岁,江苏高邮人,1963年10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入党。

47年前,他从江苏水乡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带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刻苦学习,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多年来为病人无偿献血7000余毫升,为抢救危重烧伤患儿从自己身上取皮为患儿植皮,47年来挽救了无数少数民族病人的生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献给了乌恰县人民,成为备受各族人民爱戴的优秀医生。

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模范行动,为民族团结、为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医德、医风、医术方面树立了光辉榜样。2001年,从医院院长的岗位退下来后,除继续在医院参加危重病人的会诊外,对医院发展仍然十分关心,积极帮助医院培养人才,争取资金300万元,新建了病房和门诊楼,改善了医疗设备。

同时积极为乌恰县的建设出谋划策,争取项目资金,先后赴江苏、北京、上海、江西、广东、湖南、浙江、安徽、四川、重庆等多个省市做报告,受到好评。

作为州政协的常委,能积极进言献策,提出的伊尔克斯坦口岸下迁、乌恰县城北水库建设、中乌吉国际通道建设等提案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项目相继实施。

吴登云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不仅是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楷模,也是全国各族群众学习的榜样。他那种创业奉献,轻名利得失的高尚品格;与少数民族兄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品质;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满腔热忱的奋斗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大家,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于益人民的人。

吴登云同志作为扎根边疆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双百”人物;自治区“十佳”公仆、模范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自治州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当选全国“十六大”代表,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白求恩奖章”等系列荣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登云

人民网-吴登云同志简介

关于吴登云的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吴登云 帕米尔高原的 白衣圣人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